各位修課同學:

本學期公告期末考時間為:6/17~6/21,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學歷史:名家論述選讀之十一(陳垣)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西晉的最後一幕—老師讀通鑑之二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胡十六國中的燕國,國君慕容儁去世,國內出現動亂,東晉朝廷的一些大臣認為可以乘機北伐,光復中原。桓溫聽到這樣的議論,淡淡說了一句:「慕容恪還在,我們該擔心的事還多著呢(慕容恪尚在,憂方大耳)。」

    說此話的桓溫,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大家或許記得他說的那句很低級的話:「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復遺臭萬載邪!」;還記得他在最後階段,一直想篡奪大位,而且動作頻頻,步步進逼,若不是謝安與王坦之奮不顧身,全力抵制,很可能如其所願。所以,《晉書》把他與王敦並列,也就不是沒有理由了。但是,桓溫可不是簡單的人物,東晉一代,英雄出眾,光照史冊,桓溫怎麼說也該列入前幾名的位置。請看《世說新語.言語》所記:「桓公北伐,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宗白華引用了這段文字,說:「桓溫武人,情致如此!庾子山著〈枯樹賦〉,末尾引桓大司馬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逢搖落,淒滄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他深感到桓溫這話的淒美,把它敷演成一首四言的抒情小詩了。」(見宗著〈論《世說新語》與晉人的美〉一文)桓溫是否為「武人」,或可商榷,但其人深有情致,可以說出淒美的話語,卻是後人不能否認的。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起「五胡十六國」,想到什麼呢?首先,大概是匈奴、鮮卑、氐、羌、羯,這五個「胡族」;然後,可能是有哪十六個國家,什麼前趙、後趙,前燕、後燕,前秦、後秦,前涼、後涼等等;再是,每一國的開國者是何人、屬於何族、定都於何處等等。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應該想一想,記得這些就等於認識「五胡十六國」了嗎?如果說,這些是認識那個時代的「基礎知識」,我們還是要問,記得這些,有什麼意義可說呢?

    西晉末年,政治敗壞,民生痛苦,胡族起事,狼煙遍地,中原板蕩,衣冠南渡。江左的東晉政建立了,中原文化得以延續,那中原呢?在不斷的攻戰殺伐之中,一個胡族政權建立了,沒多久,就崩塌了;另一個胡族政權取而代之,沒多久,又崩塌了。於是,在一段時期之內,中原以及周邊的地區,就出現了「十六」個國家,至於稱王稱帝的,那就更多了。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世紀之初的中國,內則腐敗貧困,外則列強環伺,處於風雨飄搖,國將不國的窘境;這時,一所學校誕生了,它就是後來的清華大學。大家都知道,清華的開辦經費主要來自「庚款」,也就是清廷敗於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賠款中由美國退回,做為指定用途的那筆錢。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家論述精選之二十九:范文瀾2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青牛白馬木葉山

一個遼朝宗室的小男孩纏著奶奶,要奶奶講故事。「講什麼故事呢?讓奶奶想想看。嗯,講我們的祖先故事好不好?」

祖先的故事就是關於我們祖先是從哪裡來的故事。乖乖,坐好,聽奶奶講。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寅恪大概是近代中國史家中學術名聲最為響亮的一位。余英時先生說:「陳寅恪先生(1890-1969)是本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史學家之一,這是五六十年來學術界所公認的。自從他1925年應聘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以來,他的天才和博學便不斷地在學術界傳播了開來,使他早在中年時代已成為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余英時又說,陳寅恪是一位道地的學院型人物,他的學術權威是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而這所謂的「四大支柱」,余先生指的是:一、博通多種古典語文如希臘、拉丁、梵文、巴利文以及其他中亞和中國邊疆文字;二、他對西方古典文化的親切瞭解;三、他所掌握到的與史學有關的輔助學科遠比同時一般的史學家為豐富;四、最使學術界心折的自然還是他在中國文獻資料的掌握方面所達到的驚人的廣度和高度。(見余著〈陳寅恪的學術精神和晚年心境〉載《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7年)也就是說,陳寅恪是一位能夠博通多種古典語文,親切瞭解西方古典文化,掌握多種輔助學科,加上對中國文獻的熟悉既深又廣的歷史學家。我們可以說,陳寅恪的天才與博學,只能用「驚人」兩字來形容,想一想這四大支柱的任何一條,對任何一位歷史工作者來說,都是至為不易的事,陳寅恪同時兼有四者,真是太了不起了。

    陳寅恪真的很了不起。你可以看到,他把問題談得很深,他是不談史書中呈現的表面現象,而是談這樣的現象是怎麼會出現的;你再可以看到,他是如何運用最基本的資料,經過嚴謹的論證,作為他所提出的重要概念的有力佐證;你又可以看到,他提出來的這些原因的解釋,往往是最能反映時代特色的重要概念,而且是用一種結構或模式來呈現;你還可以看到,他是怎樣進入到人們的心中,有憑有據地展現出人物內心的幽微。你不信嗎?請你一讀下列有關唐太宗與魏徵的論述: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