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論述精選之一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張元

 

 

 

  「閱讀」是學習歷史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大量的閱讀不但可以讓學生的知識愈為豐富,更有助於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但是,學生應該讀什麼?如何閱讀?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就必須要仔細想一想了。

 

  歷史著作之中,精彩篇章所在多有。我們不妨在閱讀之時稍加留意,選出一些內容很重要,論證很清晰,文字又很優美的片斷,提供學生課外閱讀。這時,作一點說明恐怕是不可少的,再列上幾個問題,更有引導的功用。當然,這像的小文章是不能代替老師的課堂教學,而且只有少數幾篇也是用處不大。但是,如果數目可觀,可以作為學生「大量閱讀」的材料,相信對於他們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您認為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那我們大家就一起動手來做。

 

   我讀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覺得這真是一本十分精彩的好書,我們可以從中摘錄不少的片斷,供學生閱讀。不過,一本真正的好書,往往是一本有一定難度的書,提供這類書中的文字給學生閱讀,千萬不要勉強,只要有少數學生能夠欣賞它的精妙,就是可喜的事了。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關於「開闢西域與佛教」的這一段,玆錄於下:

  

    釋迦牟尼世尊生於天竺北方,其教化始僅流行於中印度恒河上游。至阿育王時代,即當中國秦朝,聲教已漸西被。雪山邊鄙當已聞法。至若中亞,即有佛化,或未深廣。其後希臘種族彌蘭王,佔有高附及西印度,曾問法於名僧龍軍。而其泉幣鐫文曰「弘法大王彌蘭」。此則在西漢文景之世,佛化可知早已盛行於印度之西北。漢書所述之西域各國,何時始行佛化,現存史料,多係神話,少可置信。而中西學者考證之所得,亦尚分歧無定論。于闐龜玆之建國,均傳在阿育王時。教澤廣被,亦謂始於此。但此種記載,怪誕不經,常不可信。又一切溯源於傳教最力之名君,亦頗可疑。但在西漢,佛法當已由北天竺傳布中時漢武帝銳意開闢西域,遠謀與烏孫大宛大夏交通。此事不但在政治上非常重要,而自印度傳播之佛法必因是而益得東侵之便利。中印文化之結合,即繫於此。故元狩之得金人,雖非佛法流通之漸,但武帝之雄圖,實與佛法東來以極大之助力。依史實言,釋教固非來自與我國接壤之匈奴,而乃得自武帝所謀與交通之各國也。蓋匈奴種族未以信佛教著稱。而傳譯經典於中國者。初為安息康居于闐龜玆。但其於傳法最初有關者,為大月氏族。

 

      蓋在西漢文景帝時,佛法早已盛行於印度西北。其教繼向中亞傳播,自意中事。約在文帝時,月氏族為匈奴所迫,自中國之西北,向西遷徙。至武帝時已臣服大夏。大夏君主,原亦屬希臘遺民。其與弘法之彌藺王,政法民情本極密切。大夏在吐火羅地,與彌蘭轄境相接,佛化在漢初當已流行。及大月氏佔領此土後,並取高附地,滅濮達罽賓,侵入印度,建立貴霜王朝。而其王迦膩色迦,後世睾子推為護法名王之一。漢通天竺,以其地為樞紐,佛法之傳布於西域,東及支那,月氏領地實至重要也。

 

      迦膩免迦之祖父為丘就卻。其貨幣上嘗刻佛像。又曾刻文曰「正法之保護者」。丘就卻之信釋教,實無可疑,此王在位,要在西漢之末,或東漢之初。印度佛教歷史傳記,可信者少。但阿育王弘法見於石刻,彌蘭信佛,刻為泉幣,皆據最可信之材料。月氏國王之奉法,據上所言,則至遲亦在丘就卻時。而此民族之始被化,必更在此前或即西漢中葉。永平求法傳說,謂在大月氏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可知大月氏固東漢時所認為佛教之重鎮也。

 

     佛教傳入中國,當然是重大的歷史事件,湯用彤的這一段文字,作了詳密的說明,值得我們細加研讀。

 

 佛教傳入中國,不是經由匈奴,而是與漢武帝的通西域有關;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者,則為大月氏族。這段文字所說,不過如此,何以說是「詳密」的說明?何況傳入之細節幾乎全無提及,讀來難以留下清楚深刻的印象,值得細讀,理由為何?

 

    這段文字的細節描述,不是描述一件事,也不是叙述一種情況,而是對於史料的可信與否作了清楚的解釋。神話史料,多不可信;怪誕不經的記載,亦不可信。見於石刻,或見於錢幣,證據確鑿,必然可信。以可信的史料,依其種族遷徙以及地理位置,可以作出最為合理的推斷,說明佛教傳入中國的路徑與時間,就是這段文字如何從細節的描述中建構起整體圖像的主要方法。  

 

    歷史是過去的知識,理解過去,有其一定的程序,學習者應該時時銘記於心。材料是否可信,證據是否充足,都是最先需要考慮到的地方,只是這一類的文章不易見到,學生在這方面的練習也就較為欠缺。

 

    湯用彤的這一段文字,雖然有一點考證的味道,但對於秦、漢之時,印度佛教的發展,進入西域之後,佛教的傳布,以及漢武帝通西域,促成「中印文化之結合」,作了清楚扼要的簡述。所以,這段文字可以看作怎樣把史料考訂與史事叙述結合起來的一個範例,如果學生難以了解,並不適合他們閱讀,則可以作為我們老師講課時的參考。

 

    如果將這段文字發給學生閱讀,可以問問:這段資料的主要論點為何?作者如何論證?你覺得這段資料精彩嗎?或者直接問:這段資料說什麼?你看得懂嗎?你喜歡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rofcynt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